以上汽大众为例,笔者了解到其已经建立起了相当完善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策划设计,到研发、生产,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苛的质量标准。并且,在车辆交付给消费者之后,上汽大众仍然会对产品进行质量追踪,帮助后续产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当然,上汽大众的质量管控能力肯定不是这样简单就能一言以蔽之的,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中奥秘,笔者日前来到了上汽大众安亭汽车一厂的质保实验室进行了参观。
先科普一下,上汽大众质保实验室的主要作用是材料及标准件技术检测,说直白点就是确保整车及零部件的材料质量稳定可靠。整个实验室占地9600平方米,拥有259台先进的材料分析和检测设备,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在一半以上,整体软硬件及专业能力在国内称得上是首屈一指。
整车色差控制
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车企对于车辆外饰、内饰的评价方法仅为目视匹配,也就是说,只要看起来没有色差就行了。而上汽大众色差小组的评价方法为目视结合测量数据,要科学、严谨得多。
一方面,色差评价工程师必须要通过孟塞尔色棋测试,对颜色的敏感度足够高。笔者在现场体验了该测试,色棋打乱后普通人很难将其再次还原,工程师的专业性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色差小组还配备了德国全进口的整车光源室、小型光源室、皮纹测试仪等专业设备,用以辅助评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整车光源室,能够实现多种光源随时切换,从而保证整车在F11、D65等光源下的整车目视匹配一致,这在国内比较少见。
在零部件的监控上,上汽大众色差小组会对每一个带有颜色定义的内饰件和部分外饰件进行评价,只有合格了之后才能装在成品车之上。同时,色差小组还每周还会对批量生产的车型进行抽检,进一步保证产品的品质。
整车气味/散发控制
自疫情以来,消费者对于车内空气健康的关注度空前高涨,但其实早在疫情之前,上汽大众就对车内气味与散发有着严苛的要求。这里有一个标准需要提一下——VW50180标准,根据该标准,上汽大众要求所有内饰总成零部件在前期开发时满足欧盟CLP法规,欧盟CLP法规对1400种左右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限值做了严格规定,其中包括1000种左右致癌性化学物质,200多种致生殖细胞突变物质和100多种生殖毒性物质。
而为了满足这一标准,上汽大众内饰零件目前已经不再使用溶剂型胶水,转而用卡扣或者焊接的方式进行代替,还开发了不含有机溶剂的水性胶水/热熔胶,降低有害物质的散发。并且,上汽大众还针对座椅面套、车顶、方向盘等重点内饰零部件设计了“桑拿房”,在零件下线后必须经过“桑拿房”烘烤除毒除味后才能上线,最大限度的呵护乘客的身体健康。
工业CT
众所周知,汽车上有许许多多的铸造件、注塑件和焊接件。这些零件结构复杂,承担重要功能。不过,由于其工艺特点,容易出现气孔等缺陷,从而造成应力集中效应,如果不对其进行控制,较大的缺陷会导致密封泄露、断裂等,进一步的造成功能失效,影响行车安全。传统的控制方法是对零部件进行切割、抛光然后进行切割截面光学观测。但是,切割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有一定固有缺陷:随机、破坏、低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汽大众于2008年花费1000万元的高成本采购了工业CT设备,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采用工业CT设备进行质量控制的整车厂。可以保证质量控制的全面性、无损性、高精度性和高效性。
拧紧实验室
我们经常会忽视车辆的螺栓螺母,但其中的学问并不小。举个例子,一辆车在新车状态下的驾驶感受很出色,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底盘会逐渐变得“散”,大概率是因为紧固件的质量较差,或者拧紧工艺水平较低。
上汽大众的拧紧实验室就是以紧固件(质量)和拧紧(工艺、技术)为核心任务,从工艺设计与验证、开发认可、批量验证到分析改进,全流程参与紧固件各项工作。实验室配备了摩擦性能测试仪和机械臂等设备,德国大众严苛的紧固件标准作为汽车行业各大主机厂模仿学习的技术测试与分析方法,在这里都可以实现。
内应力实验室
内应力是零件在机加工、热处理等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金属内部的应力,分为两类:压应力和拉应力。前者有助于提高零件的耐磨性以及疲劳强度;后者会降低零件的强度,容易引起零件的早期失效。
所以,从设计以及生产的角度来看,应尽可能的避免产生过大的拉应力。而上汽大众早在2013年就引进了GE公司生产的XRD3003内应力仪,主要检测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金属零件的内应力,在测出零件的内应力值以及它的应力分布情况之后,指导供应商的生产,确保零件符合设计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失效。